· 绘画
· 书法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清·康有为 行草书
清·康有为 行草书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别署西樵山人等,广东南海人,所以亦称“南海先生”。光绪21年(1895)进士,授工部主事。
  1888年,康有为30岁,首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革新,但由于当时朝中保守派的反对阻挠,上书受挫。康有为的好友沈寐叟等人即劝他以研究金石碑版来怡情养性,于是康有为便遍购京师碑帖达4000馀纸,闭门潜心读帖观碑。并开始创作《广艺舟双楫》以寄托他追求变法革新的哲学思想。如云“盖天下世变既成,人心趋变,以变为主,则变者必胜,不变者必败,而书亦其一端也。”“物极必反,天理固然。道光以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已也。”均可见其创作《广艺舟双楫》的真正用心所在。所以,书一经出版,即受到广泛关注,在短短七年中,被两次毁板却又先后印刷18次,可谓盛极一时。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首次提出“碑学”与“帖学”,而他自己又持“泛碑学”的观点,崇碑抑帖,并身体力行,对书法用笔、风格等都提出了新的观念,尚“筋骨”“体势”,一变帖学的风韵婉丽,是碑派书法之集大成者,并对后来碑派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昆仑堂美术馆所藏康有为行草书四条屏,用笔恣肆放纵,气势畅达而笔力雄强有扛鼎拔山之气概。充分体现了碑派书法的特点。名印下面钤一朱文闲章,曰“维新百日出亡十四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概括了康有为一生之经历。





版权所有:昆仑堂美术馆 联系电话:0512-55211361 技术支持:昆山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