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堂概况
· 组织结构
· 大事记
   沈江:怀念朱福元先生

    2009年3月25日,著名书画收藏家朱福元先生在日本东京寓所,走完了91年的生命路程。

    先生轻轻地走了,没带走一片云彩,先生留下的却是灿烂辉煌的生命印迹;先生永远地走了,但他伟大的爱国、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已载入昆山的史册,永不磨灭。

    昆山自古人文荟萃,历史上产生了很多为绍承民族文化、保存乡邦文物而不遗余力的大收藏家。元代有顾瑛,明代有张丑,清代有潘道根,民国有王德森,朱福元先生是当代昆山最大、最了不起的收藏家。他用他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在海外经商聚财,用毕生心血致力于收购散失海外的中国古代书画,成为富甲东瀛的大收藏家。2001年11月朱先生将三百馀幅书画珍品捐赠给家乡昆山,政府为之建立美术馆,永久保存。美术馆开馆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文化司司长冯远说:“这是造福今人,造福子孙的盛举。”这确实是昆山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创举,昆山的先人无法做到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今天,由朱福元先生做成了。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家乡人民作出如此重大贡献的朱福元先生,他的辞世,比泰山还重。

    朱福元先生走了,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书画文物,还为我们留下了正直、善良、爱国、爱家乡的赤子精神,这是一笔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美术馆开馆后,朱先生每年都要回来看望,直到2006年目力不济,行动不便之时。先生精力充沛、健步如飞,谈论书画时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的样子还历历在目,他对青年后生的教导更是语重心长。他说:“年轻人先要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做人要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做事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要学会吃亏,吃亏是福。还要不贪,不贪为宝。”这番话,先生每次来都要重复。话不长,但富有哲理,它融入了儒、道、释三家学问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先生一生为人处事、成就大事业的中心思想。先生曾收藏一幅王一亭的《不贪为宝图》,他把它拍成照片分送给中国留学生。在传统文化出现断层的今天,朱先生的言论、思想和行动更加令人敬佩、发人深思。

    听北京夏天星先生讲,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先生在电视中看到悲惨的场景,打电话给他,先生在电话一头,嚎啕痛哭,泣不成声,他不停地说:“孩子们太可怜了,孩子们太可怜了。”

    国家的兴盛在孩子,孩子的成长在教育,先生一直有心愿要为读不起书的孩子们做一点事,可是此时先生已力不从心,灯油将尽矣,但先生赤诚的爱国心,已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先生一生把教育培养青年后代为己任,他甚至对自己经商事业的成功并不在意,觉得此生所做最有价值的事,就是收藏了流失海外的中国书画,捐献给国家,建成美术馆,使国家的希望——孩子们,得到良好的教育,使国家繁荣昌盛。先生博大的胸怀,高尚的人品,令人崇敬。

    2001年在美术馆开馆仪式上先生说:“为增进艺术交流和国际文化发展,给予青年子弟、爱好者创造学习的机会,文物书画由国家来珍藏保管,不致散失损毁。这种传统艺术文化,定能富国利民。我们大中国永世光荣,民生安定。”先生对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对能使国富民强的青年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朱福元先生走了,在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静静地走了。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而深深的悲哀,为失去这样一位充满智慧和才能的儒者而悲痛不已。

    朱先生说:“昆山是我的根,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聊以细物报答故土滋养之恩耳。”先生您谦虚了,您给予故土的福惠大矣,您为中华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令世人景仰;您所凝聚的崇高而伟大的爱国精神,将长留于家乡人民心中。

    2009年4月12日于负暄山房

朱福元先生在周庄老街

上一页:沈江:怀念朱福元先生 下一页:俞建良:悼朱福元先生
版权所有:昆仑堂美术馆 联系电话:0512-55211361 技术支持:昆山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