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堂概况
· 组织结构
· 大事记
   夏天星:一位耿直、慈祥、孤傲的老人

    3月25日,旅居日本的中国书画收藏家朱福元先生在东京的家中逝世。近几年来他因病导致双目失明、身体日渐衰弱。尤其是去年开始基本上是卧床不起,但是他思维清晰,讲话底气还足,每星期都要和我通几次电话;去年四川地震他十分关心灾区儿童,有时一天要从东京来三次电话向我了解灾区情况和美术馆的事情。年底时他病情加重住院治疗,我曾去电话探问,朱太太讲他情况不好,多在昏睡中,随时有生命危险。今年元旦我致电拜年得知他已由医院回到家中,神智有些恢复,吃东西也还可以。我知道朱先生体质很好,愿他过了冬天会慢慢好一些,没想到他还是离开了我们!

    朱先生自1950年因历史原因离开大陆去海外谋生,在日本生活了60年,他和夫人方韦女士经过艰苦的奋斗,不但创建了闻名日本的“赤坂饭店”,还在经商之余以个人财力收集散失于海外的中国历代书画作品500多件。2001年,他们将其中300多件自唐以来的书画作品捐赠给故乡昆山市,并成立了昆仑堂美术馆,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与朱先生相识于东京,有幸参与了他部分藏品的收藏过程及筹建美术馆的工作。十几年来他谦和宽厚的待人处世,勤奋严谨的工作习惯和他一直保持到去世之前的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意,给予我极大的激励,使我获益良多。听到他逝世的消息,想起初次和朱先生见面的景象和他带我参观日本诸多美术馆及品尝东京各种美食的快乐时光,想起他讲的当年逃离大陆时的惊险经历和他与夫人所渡过的艰难岁月,想起陪他在离开家乡48年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石牌镇看老屋及族人的辛酸情景,想起他对大陆留学生和艺术家在生活上的帮助和关爱,尤其是想起他在最后岁月对读不起书的青年人和灾区儿童的关注,因力不从心所表达的歉疚之情……往事历历在目,不觉悲从心来,久久不能平静。

    朱先生出身于江苏昆山一个富豪之家,父亲曾是国民政府省议员,自幼受的是读书临帖的传统文化教育,毕业于东吴大学农科。夫人方韦女士是民国著名教育家方还先生的孙女。朱先生当时的工作是根据上海的市面来掌握昆山的米价,大约类似于今天的期货市场和金融有关的业务。

    1950年朱先生远赴日本东京,夫妻二人白手起家,历经艰难取得经济、事业上的成功。而朱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将主要精力转移到收集散失于海外的中国历代书画作品上。他仅凭着少年时代聆听祖父品评家中收藏的那一点印象和一部书画家辞典,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走遍了东京、香港、新加坡的大小画廊、书店。他在东京60年的生活中,朋友不多,也不喜欢华人圈内的生活习气,除了和家人相聚外,他多在寂寞中寄情于历代书画的欣赏和收藏。虽有许多人不理解,但朱先生并不在意。他不止一次地和我讲,他是出于在日本的无奈才将半生精力搞了饭店,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晚年搞了昆仓堂美术馆,对得起养育他的家乡和先祖了。

    当今中华文化范围之内,两岸三地不乏身居高位且财力雄厚的成功人士。尤其是近30年来在台湾经济腾飞、香港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后,大陆经济崛起,新兴的华人新贵阶层已成气象。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到过一些国家,接触过一些成功华人,但是像朱先生这样既得到所在国人民的尊重又保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人实在不多。朱先生是东京华人的前辈。从上世纪80年代始,几乎每个月都有来自于大陆的地方代表团成员或留学生慕名前往拜访他。朱先生对同胞一视同仁,绝无海外华人那种因来访者国内政治背景不同而表现出来的势利态度,更无海外华人不经意间在大陆人前所特有的优越感,而大陆新贵那种暴发户的骄横习气则更为朱先生所深恶痛绝,我曾多次亲眼目睹了朱先生给予那些人的当面批评。

    在以个人财富决定地位之风气泛滥于华人社会的今天,朱先生在华人收藏家和捐赠者中都不是顶级人物,但是如果从他的特殊经历和创业过程,以及他所特有的收藏方式来看,以他完全出于对家乡父老的深情而绝无个人政治或经济利益的捐赠本意来论,他是当今华人世界中最正直的收藏家,是真正的捐赠者。

    今天朱福元先生以91岁的高龄,带着他对中华民族必将会强大的信念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日夜挂念的昆仑堂美术馆。当我们面对这些他一件件收来的历代作品时,可以感到朱先生的精神已融汇于这些作品的内涵之中,这是我们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立的、是坚强的、是孤傲的,也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最稀缺的,让我们永远纪念他——

    一位耿直、慈祥、孤傲的老人。

    安息吧,朱福元先生!

1999年10月,朱福元先生与时任昆山市文联主席杨守松在日本东京(竹桥)赤坂饭店门前

上一页:俞建良:悼朱福元先生 下一页:马昇嘉:朱先生,好好休息吧
版权所有:昆仑堂美术馆 联系电话:0512-55211361 技术支持:昆山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