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堂概况
· 组织结构
· 大事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昆仑堂 >> 马昇嘉:他们有一颗爱心

    公元2001年11月12日,冬日的阳光格外亮丽,江南小城昆山市内洋溢着一派喜庆气氛。城市广场新落成的科技文化博览中心大楼张灯结彩,鼓号齐鸣,日本华侨朱福元、方韦夫妇捐赠给家乡的300余幅古代字画,今天在这里举行捐赠仪式;昆山市人民政府建造的昆仑堂美术馆,今天也将举行隆重的开馆仪式。海内外宾客200多人云集昆仑堂,日本明仁天皇次子秋筱宫文仁亲王发来贺信,日本国原总理大臣宫泽喜一也来信致贺。同时,这一天也是朱福元夫妇的金婚纪念日,可谓喜上加喜!

    人们传颂着两位老人的高风亮节,盛赞着两位老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义举。 因工作需要,我有幸参与了昆仑堂美术馆的筹建工作,并与两位老人有了几年的交往,他们对待家乡、对待祖国的拳拳之心,对待亲朋好友的真诚之心,对待儿孙辈的挚爱之情,夫妇间的笃爱深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想起,便会使我为之动容,慨叹不已!

    朱福元家学渊源,从小受祖父影响,立志长大后收藏字画有所作为。方韦女士名门闺秀,毕 业于上海震旦大学,聪慧睿智,知书达理。夫妇俩东渡扶桑半个世纪,历尽坎坷,艰苦创业,按目前拥有的资产,住别墅,坐小车,不在话下。然而,他们不!夫妇俩居住的是6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楼房,上班乘地铁列车,至今80高龄,仍起早摸黑亲自操持店务,积攒的钱,大多用来收藏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古代字画。出于对祖国艺术瑰宝的酷爱,凡遇到名贵的字画,朱先生不惜出巨资收买。有时为了辨析一幅字画的真伪,他不顾高龄跪拜在地,手拿放大镜仔细察看,二、三个小时下来,双膝青肿,却浑然不知。

    他最高兴的事,是与人谈书论画。在东京的日子里,杨守松、陆家衡和我,还有北京来的夏 先生,协助他整理书画,那几天是他最兴奋的日子。面对着唐代的“迦里迦尊者像”、宋代崔白的 “母鸡图”、“公鸡图”、元代倪瓒的山水图……朱先生眉飞色舞,翘着大拇指,精神气十足,滔滔不绝讲述着每一幅字画的故事,根本看不出是一位83岁的老人。然而,他最担心的事,也是他的书画。经过几年的观察、思考,当他与太太,以及全家人商量,决定把300幅字画捐赠给昆山故里时,他最担心的是昆山市政府将如何保管、利用好这批艺术珍品。尽管市领导已经有了周密的思考和部署,但首先接受考试的是杨守松、陆家衡和我,我们是文化人,也是筹建昆仑堂美术馆的具体经办人。“主考官”是朱先生夫妇和大儿子朱飞,他们从我们平时的言谈举止进行考察,最后决定捐赠时严肃、认真地向我们提出了一连串深思熟虑的问题。我们完全理解俩老的心情,一辈子的心血,价值连城的的艺术珍品,决不是以金钱能衡量的。我们耐心而又细致地一一作答,终于,“主考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两位老人对于家乡,对于祖国怀有一片深情,对于亲戚朋友,以及店里的员工,都能真诚相待。一位与朱先生结交多年的日本朋友,由于经营不善,穷困潦倒,欲自寻短见。朱先生只得加入了日本籍,为其担保去银行贷款,帮助他度过了难关。一位上海去东京打工的女孩子,举目无亲,朱太太视其同女儿一般,安置她在赤坂饭店工作,并为她介绍对象,成立了家庭,她有了舒适的生活条件,但至今仍不舍得离开赤坂饭店。国内去日本的留学生,不少人都得到过两位老人的帮助和支持,如今回国了仍惦记着他们。这次开馆仪式,不少当年的留学生都远道前来祝贺,已定居在东京的汪先生也专程前往。

    杨守松、陆家衡和我,为了捐画之事,曾两度去日本,夫妇俩把我们当作家乡的亲人,当作 自己的晚辈,衣食住行都作了精心安排。繁忙的工作之余,俩老还执意陪同我们参观游览,朱先生正犯脚气病,行走不便,仍决意带我们去东京几家美术馆参观,真使我们感动之至!去年冬天,我患了“带状疱疹”,疼痛不已,病休在家。俩老获悉了,每隔一天便给我打来电话,问候病情,要我注意休息。他们相信祖国的中医学事业,嘱我一定请中医治疗,不会有副作用。每当拿起话筒,听着俩老熟悉的声音,关切的话语,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感激之情,同时又会感到深深的不安……

    对于儿孙的关爱,夫妇俩则是用另一种方式予以表达。大儿子朱飞、小儿子朱潜都送去美国深造,完成了大学学业。孙儿、孙女大都已大学毕业或正在读,最小的孙子就读小学五年级,正在学习中、日、英三国文字。二儿子朱鹏、三儿子朱翔在国内经历文化大革命,读书不多,去日本后俩老立即请来教师,安排他们学习语言,学习知识,并以普通员工的身份安排在赤坂饭店打工,以使他们能尽快适应日本社会激烈的竞争。有时总店生意好,忙不过来,朱鹏、朱翔还得去加班加点。我们在东京见到朱鹏,他脸带倦容,说最需要的是睡眠。其实俩老拥有的资产,足可以供儿孙们享受荣华富贵,然而,他们说,这样做不是爱儿孙,而是害儿孙。“严是爱”,在俩老身上真实而又确切地体现出来。

    相濡以沫,俩老在异国他乡度过了50个春秋,岁月把他们的青丝染成了白发,劳作在他们的脸上镌刻了深深的印痕,但是,唯一没变的是相互间的恩爱情深。在东京南青山家里整理字画的几天里,我亲眼目睹了俩老相互间的关爱,只要稍事休息,朱太太便为先生先端茶送水,掐肩捶背,克尽了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之职。朱先生则会对他的惠妹说道:“你也辛苦了,歇一歇吧!”简单一句话,也道出了朱先生对太太的一片爱意。记得那次午餐归来,天正在下雨,夫妇俩合撑一把雨伞,相扶着走在小巷里,我觉得当时的意境很好,于是举起了相机,对准了镜头,朱太太急忙摇着手,让我不要拍。我走上前去,对俩老说道:“在日本风风雨雨50年,能有今天,你们不就是这样相扶着走过来的!”听我这么说,朱先生连说:“是呀,是呀!”于是,俩老便停下步来,让我按下了快门,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今年元旦前夕,朱太太打来电话,向我全家问好,我和家人非常过意不去。她告诉我,这几 天生意特别好,天天爆满,客人还自带卡拉OK,热闹至深夜。赤坂饭店从不设卡拉OK,过年了,大家图个高兴。只是难为了朱先生,因为东京治安情况不好,等到朱太太凌晨1点钟到家,拿着钥匙准备开门时,朱先生早就先一步开了门,把太太迎进屋来。太太没回来,他心里一直不踏实呢!有好几次我和朱先生一起交谈,当说到他太太时,他总饱含着深情说:“我太太,没话说的!”

    是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太太的支持,朱先生就不会有今天的事业,也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收藏成就,更不可能顺理顺当地把300余幅古代字画从东京运到昆山!

    朱福元夫妇爱国爱家乡的事迹被海内外媒体广为报道,有一篇文章题为“一颗伟大的中国心”,诚然,他们作出这般壮举是伟大的,是难能可贵的,然而,伟大源自平凡!这平凡对于两位可敬的老人来说,那就是对家人的爱,对他人的爱,对家乡的爱,对艺术的爱……

                                               著名书画鉴定家杨新题词

上一页:陆家衡:玉出昆冈 群星璀璨 —— 昆山书画史概述 下一页:陆家衡:哭朱福元先生
版权所有:昆仑堂美术馆 联系电话:0512-55211361 技术支持:昆山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